因胁迫订立的合同

胁迫性合同是指合同一方当事人以对方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、荣誉、名誉、财产等造成损害或者以给法人的荣誉、名誉、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挟,迫使合同对方当事人作出违背真实的意思表示而签订的合同。胁迫性合同有违诚实信用和善良风俗原则,而且不利于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,所以法律规定胁迫性合同可变更可撤销,受胁迫方可以行使撤销权撤销该类合同,也可以请求变更合同的内容。

救济方式

1.撤销权的行使

因胁迫而订立的合同,属于可变更、可撤销的合同。合同的受胁迫方可以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内,以起诉或者申请仲裁的方式行使撤销权。行使撤销权后,合同自始无效。

2.变更合同内容

胁迫订立的合同,还属于可变更的合同。利益受损方还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合同内容。

参考案例

2012年6月,a公司股东甲与b公司乙分别代表公司签订了一份代办协议,约定由a公司为b公司代办用地和国土手续。b公司并先期交付50万元代办费。后b公司又自行办好了相关手续,但a公司前期为b公司办理手续花费了5万元,a公司愿意退还剩下的45万元,b公司予以认可,但a公司一直未予退还。2013年1月,b公司乙带领10人胁迫甲,让甲用a公司名下价值60万元的房产,用以抵偿45万元的债务,否则就砸掉a公司办公用品。甲害怕影响自己公司的声誉,无奈签订了《债务抵偿协议书》。 2013年3月,甲以此协议向法院提起诉讼,要求撤销该协议。

本案中的《债务抵偿协议书》是因乙胁迫甲而签订,甲基于恐惧心理而签订了协议,该协议符合《合同法》第五十四条属于胁迫性合同,甲有权行使撤销权撤销该协议,该协议自始无效。但就本案案情来看,虽然该《债务抵偿协议书》无效,但a公司应偿还b公司45万元。

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
沪ICP备2021005170号-1